让大数据为物流插上腾飞之翼

发布时间:2022-01-17 浏览次数: 我要分享

「本文来源:人民政协报」


智慧物流是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和转型的必由之路,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意义重大。但当前我国智慧物流发展总体还不平衡,还存在诸多堵点。可以说,大数据时代既为智慧物流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1月14日上午,全国政协“加快智慧物流发展”远程协商会在京举行,相关领域的委员、专家、业界代表以及部委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在北京主会场,广东、四川分会场围绕智慧物流进行了一场协商式“头脑风暴”,线上线下共同为促进智慧物流的发展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发展合力。此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与全国工商联密切配合,围绕加快物流及智慧物流发展,分别赴四川、云南和上海、江苏开展了两次实地调研,委托北京、山东、河南、湖北四省市政协开展了协同调研,并对全国100家重点物流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还邀请专家专题介绍了国外智慧物流发展情况,为会议扎实有效的开展打下基础。

推动数据在规范中开放协同共享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智慧物流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新兴业态。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认为,这些年,我国智慧物流发展较快,但数据确权进程缓慢,权责利关系模糊,部门间、政企间的信息开放、共享严重不足。

留意观察,数据规范与开放共享,正是在协商中大家反复提及的焦点之一。

在王先进看来,数据是智慧物流的基础要素,制约数据有序流动和合理交换的关键因素是确权。但数据确权进程缓慢,带来了数据权利难行使、数据开发难收益等问题,他建议把数据确权作为发展智慧物流的突破口。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830亿件和87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8%和16.7%;2021年上半年中国快递业务量493.9亿件,快递业务收入4842.1亿元,成绩斐然。

“我身后的大屏是顺丰运营指挥平台,主要对顺丰快递的核心运营情况进行实时、可视化的监控及管理。”顺着顺丰速递总裁王卫手指的方向,委员们可以看到,大屏上显示着揽收、派件、中转、航空等实时营运数据以及对各城市、各地区营运情况的实时监控,“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40万快递小哥、近7万干支线车辆及全货机、散航的全周期过程管控,确保了快递的实时送达。”王卫介绍道。

智慧化为传统物流行业带来的便利高效毋庸置疑,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王卫,想反映的也是智慧物流的标准化问题。“随着快递业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动快递业标准体系建设尤为重要。”王卫建议,要加快统一编码标准,规范上下游企业间数据接口标准,统一制定场地自动化软硬件标准,加快建设硬件容器标准,促进行业协同集约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满帮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晖跟王卫应该算“同行”,不同的是满帮更加专注于“数字货运”。

“我们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pp‘运满满’和‘货车帮’,为货主找车、司机找货提供高效便捷的方案,目前平台注册货车司机超过1000万。”作为智慧物流领域的创业者,张晖坦言自己一直在思考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其中就包括数据共享,“比如我们平台上一个订单涉及驾驶证、行驶证、轨迹、征信等多维度数据,归属在公安、交管、运管等多个部门,需要不同的方式去查询调取,有的还要收费。”张晖提出,国家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可以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制定公共物流数据服务清单,提升数据协同使用效率。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进程

近年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智慧物流新基建快速发展。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怀瑾用一个视频短片,将大家的视线带到了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码头洋山港四期。

只见港区内的自动导引小车AGV在繁忙的码头现场自如穿梭,另一边操作员在距洋山四期30多公里之外的临港新片区乃至100公里外的上海市中心“隔空”管控设备。

智慧物流新基建场景的扩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还有很多新技术、新应用等待挖掘。“建议完善支持智能运输工具商业化运营的政策法规,加快建设具备数字化专长和熟悉业务的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队伍。”方怀瑾补充道,要支持国产智慧物流的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成果在全国迅速推广应用。

航空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问题。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绍勇掌握的数据,航空货运量虽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1%,但运输货物价值高达6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价值的35%,迫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世界级的综合航空货运和物流保障体系。

“未来航空物流将向着更高价值、更快集散、更加智慧化的方式转变。”刘绍勇表示,要加快航空货运专业化整合,加快综合性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航空物流数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航空货物的地面处理能力和效率,建立更加快捷、更加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

数字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让智慧物流的“春天”加速到来。但在浙江湖州市政协委员,南方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官金仙看来,作为物流企业大本营的物流园区智慧化程度却并不亮眼。

“我从事物流行业30年,当前,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已成趋势,但总体来看,入驻企业智能系统各自为战,不愿使用物流平台系统,使得园区投入支撑智慧管理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官金仙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在用人、用地、招商等方面要更加重视支持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场景,加快建设园区智慧化管理系统,提高物流运转效率,从而降低入园企业实际成本,提高物流企业入园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的多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中,不少企业都有着与官金仙类似的感受。

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房爱卿表示,调研组建议将智慧物流纳入财政扶持范畴,多方参与设立引导资金,鼓励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推进物流保险发展;推动高速公路、港口码头、铁路场站、航空机场、物流园区等物流枢纽数字化改造,打通多式联运的体制障碍。

在现场热烈的互动交流中,从事农业食品领域已4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介绍了冷链物流智能化的问题,“新希望每年有500万吨左右的肉蛋奶产品必须通过冷链物流车进行配送,目前我们调研的冷链物流智能化的现状是,部分个体户冷链物流车与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数字化体系相互合作的模式,能使冷链物流的损耗率大大降低,提高冷链物流的水平。”刘永好建议,要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个体户的发展,对他们进城配送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支持,对冷链物流企业则要在规划中针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预留一定土地、投资和税收优惠的空间。

“刚柔并济”优化营商环境

在协商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关注的是无人机物流,这也是近年来社会话题度颇高的一个热点。

一个共识是,相比传统物流,无人机物流具有点对点、低碳排放、地域限制小、节省人力等优势,可有效打通物流运输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为解决产品下乡和山货出山提供空中通道。

2019年国家批复的13个无人机发展试验区中,有2个无人机物流发展试验区,3个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区,部分物流企业已在10余个省市开展配送业务。

既然是试点,就意味着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李健通过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和扶持力度,加快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建议由工信部、民航局牵头,充分考虑无人机物流的市场需求,平衡商业利益、航行安全、民众隐私保护等多方面关系,建立基于风险分类的适航、人员、运行安全、监管规章标准,构建系统科学的无人机物流法规体系。”李健说。

任何一种新业态的发展,要避免无序化,一定是支持与监管并重。

“随着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对政府的监管方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从调研的情况看,政府在监管上还有些‘跟不上趟’。”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在调研中遇到不少具体事例,“建立国家智慧物流信用平台,为物流公司和货主等市场主体建立统一身份编码,记录物流交易信息,建立物流信用体系,为全程有效监管提供数据来源。”金李提出建议。

谈到智慧物流,离不开乡村振兴这个切切实实的“大场景”。

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她为大家带来的正是智慧物流赋能乡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报道”:

“在我的家乡凉山,许多农民成为了‘新农人’,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了‘新农活’。比如去年,泸沽湖边的盐源苹果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同类农产品中排名第一;红军长征经过的会理县石榴通过铁路运输卖到了俄罗斯。”贺盛瑜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贺盛瑜也深知,部分乡村尤其是山区的地形地貌、文化差异等对智慧物流的挑战也不小,为了让物流服务精准到“最后一公里”,成为老百姓看得见、体验到的幸福,她建议,以智慧物流建设为契机,加快弥补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政府应增强前瞻性规划,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物流模式,建立覆盖县城、乡镇、乡村的三级配送体系,推动智慧物流与乡村电商协同发展。”贺盛瑜说。

货畅其流,物通天下。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和应用下,智慧物流的腾飞已成发展之势。相信随着“智能化”对物流相关“堵点”的打通,智慧物流一定能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