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争先加码无人物流,火热现象背后头脑该如何冷静?

发布时间:2018-10-29 浏览次数: 我要分享

  为了将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升级,各巨头们已经在无人物流领域加大力度布局,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货车的落地服务已经在上演。

  随着国内一众互联网及物流加紧布局智慧物流领域,纷纷试水无人配送,无人配送将为全球物流业带来巨大变革。虽说无人物流受资本垂青,各种黑科技也是层不出穷被,但目前在这领域还面临不少的发展难题。巨头们巨额成本投入到无人配送研发,未来如何找到一个盈利模式?要想真正让高大上的无人配送落地,未来各方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新零售背景下人货场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巨头们纷纷升级装备布局无人物流

  一提到新零售,可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各企业都是想方设法的借助线上线下力量更为的为用户服务,这估计也是催生新零售的普及的重要原因,因为消费者主权时代已经成为当下的潮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与需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商家无限接近消费者内心诉求成为可能。

  随着“人”在新零售时代已经成为最核心的要素,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巨头们需要从货、场上下功夫。其中无人物流作为各巨头们布局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技术层面保障了智慧物流的发展与升级。巨头们大力研发无人化硬件设施,其背后更深层的逻辑是它们想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物流当中,将无人物流深植于消费场景与零售产业上,从而让它们能更好的在市场上占据领先优势。

  巨头们在无人物流领域发力,除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其实这个市场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约为2669亿元,同比增长21%,到2025年有望超过万亿元。

  为了完成它们在无人物流上的宏图大业,近年来,巨头们都将目标放在技术化创新与技术驱动上,这也成为物流升级瞄准的重要方向。以苏宁、京东、菜鸟、顺丰等物流巨头都抓紧了技术研发,纷纷推出“黑科技”产品打造无人化物流系统。

  眼下“双11”即将到来,这次也许也是巨头们展示自家无人配送黑技术的一次大战场,到底它们会有什么样的惊艳技术能展现,外界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虽说巨头们都在无人物流领域下大手笔的投入,但是这个市场毕竟还是处于发展初期,在光鲜亮眼的背后其实还存有不少的问题。

  无人物流成为巨头们晒黑科技的高发地,但火热现象背后还有一些问题不能忽视

  不得不说,相较于传统物流的单一配送来说,看上去“高大上”的无人物流似乎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个性化需求。在技术的驱动下,甚至不少人都认为无人物流将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当下,为了将无人物流尽快商业化落地,巨头们都在无人物流领域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阿里巴巴宣布53亿元增持菜鸟网络,成为控股股东,并且计划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投入1000亿元,推进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

  京东也宣布把智能化提高到战略高度,继无人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常态化运营后,京东物流的无人轻型货车、无人配送站点也将开始运营;

  苏宁在去年就成立了物流S实验室,主要围绕精益生产和人工智能进行研究,如仓库自动作业技术、绿色包装技术、智能拣选机器人、智能配送机器人、无人机园区智能巡检、AR/VR技术等。

  巨头们扎堆在无人物流领域进行全面布局,意图打造一个完整的智慧物流生态,虽说想法很美好,但要想将无人物流真正落地实现商业化还是很难。目前来看这个看似很火热的领域其实让巨头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其一,在国内无人配送的送货成本与人工送货成本暂时没有绝对性优势。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造成仓储物流行业的履约成本水涨船高,因此这也是巨头们想要借无人物流来解决高额人力成本的原因之一。但不得不说,无人配送的设备研发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在配送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解决人力的问题。因此,从目前看,国内无人机送货、送餐更像是一种噱头。

  其二,无人物流确实是一个美好愿景,但解决盈利问题还有待探索。

  虽说巨头以雄厚的资本作为背后支撑,就算目前技术投入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企业也会义无反顾地开发,在研发成本高的前提下,未来如何实现盈利却没有具体的方案。毕竟现在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的落地运营,还是处于试验探索期的无人配送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三,无人物流的全面落地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政策管制就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如无人机受到航空管制权的限制,无人车受到各地路权的限制,企业要想将这些无人配送设备真正送上道路,能在空中不受限制的飞短期内还是不太现实的。除此之外,安全及标准、大数据支持、技术(载荷、电池续航)、人才等因素制约着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的规模化发展。

  从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来看,短期内无人物流的发展确实还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坦白的说,智慧物流终归是国内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对于所处不同赛道位置的巨头们来说,未来还是有它们更大的发展机会的。

  高大上的无人物流要想全面普及还很难,未来还需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机遇

  巨头们要想打造出一个成熟的无人物流体系,最基本的要求是各个环节都能实现紧密配合,从无人仓库拣货、无人货车发货、无人机、无人车的配送的完美配合。当下无人物流的这种完美契合要想实现还是具有很大难度,但对于还处于培育时期的无人物流来说,未来要想能迎来规模化普及化发展,还是离不开共同的努力。

  第一, 无人物流的主攻地区应该要选好,在所需的地区率先实现规模化运营。

  当下,各巨头的物流配送在大城市的服务还是挺完善,用户下单后收到快递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快速,当然这是由于城市里的配送人员已经很广泛。但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偏远乡村,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在这些地区严重缺乏,如果能利用无人物流率先在这些偏一点的地区为用户服务,至少也抓住了这个庞大的市场。无人物流一旦在这些地区规模化运营,很快也会让企业把成本赚回来。

  第二, 政府需要营造一个适合无人技术发展的环境,这是无人配送设备落地的关键。

  只有政府放宽对于航空管制权、各地路权的限制,各家的无人配送队伍才有真正落地为用户服务的机会。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找到无人物流配送在配送环节上会出现哪些问题,比如在暴雨天气引发的路面积水上,是否能研发出能涉水不受影响的无人车等,只有在复杂的场景里多多实践,才能让企业提升无人配送队伍的硬软实力。高兴的是,如今各地政府也已经慢慢地意识到了这一趋势,开始逐渐开放部分权利。

  第三、巨头们仍要加大对于无人物流领域的黑科技研发,用技术为服务增值。

  各家在布局智慧物流的格局上并无差异,但如何让自家的无人物流配送占有更大的优势,技术仍然是一较高下的核心因素。如何研发出更加智能的无人配送硬件,既能让它保证效率,又能够精准的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服务,这仍然需要巨头们在无人物流领域里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只有提升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货车等等的科技含量,让科技真正为用户带来便利。

  当下各巨头们在无人物流配送领域拉开的差距并不大,未来谁才能在这领域成为绝对性的霸主,坐收智慧物流的市场红利,最终还是要看谁能更快的让高大上的无人物流大规模的商业落地了。到底谁能在无人物流率先实现商业化运作,未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