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西藏拉萨交通运输业成就辉煌

发布时间:2019-02-12 浏览次数: 我要分享

  环线交通、拉林高速、西藏拉萨至西藏山南快速通道……经络分明、不断延伸的干线公路,构筑起拉萨交通主框架,支撑起拉萨发展与腾飞的基本脉络。

  蔚蓝的天幕下,拉萨火车站熙来攘往,一根根铁轨连接在一起,宛如长龙,气势恢宏;一列列火车从拉萨站缓缓驶出,承载着美好的愿景,奔向希望的远方。

  改革开放40年来,拉萨市交通运输业发展日新月异,为拉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如今的拉萨,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交通运输业也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转变。

  交通基础网络不断优化

  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新中国成立初期,拉萨仅有几条年久失修的民国驿道,对外交通十分闭塞。上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数万军民在西藏市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相继建成康藏(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三条公路动脉,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彻底结束了拉萨乃至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谱写了公路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40年来,拉萨人民修起了一条条公路,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打通了一条条隧道。积极打造以拉萨为中心的“3小时综合交通圈”和“2小时经济圈”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全市主路网结构、密切藏中经济区圈联系,改变了拉萨没有环城路的历史,为进一步完善全区重要道路交通节点、缓解交通疏导压力、方便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年底贯通并投入使用的南环、西环、北环延长段等环线交通项目,将城市的东西南北连接起来。它不仅是城市快速、便捷的通道,更是城市新增的一条风景大道。无论是北环路上的北郊风土人情,还是南环路上的河岸景色,又或者是西环路上新城开发的日新月异,环城路都将它们变成了身边的美景。

  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蔡村村民落追说:“环城路通车使周边村民的出行更加便利。我们村距离拉萨城区约10公里,以前搭车进城时间久、不方便,而且路上大车、货车多,很不安全。环城路通车以后,我们进入市区的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路上行车也十分安全。”

  “环线交通项目贯通并投入使用,已初步实现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分离、进藏物资的保障快速供给和疏散、完善城市交通布局、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方便群众生活、提升西藏城市印象等规划目标。”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扎西平措说,“目前东环北线项目也已进入实施阶段,将作为拉萨市‘东延西扩南跨’中拓展东城区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与南环、西环、北环线共同构建拉萨城市环线;同时向东接通G561线、拉林高速及S5拉萨至山南快速通道,向西接通G109线、G318线,最终实现构建以拉萨为中心的‘3小时综合交通圈’和‘2小时经济圈’综合交通体系。”

  据了解,拉萨市高等级公路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全市一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由40年前的0公里增加到2012年的37公里,再增加到目前的216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市实施交通建设项目共计283个,投资金额213.94亿元,新改建公路里程2408.48公里。如今,拉萨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166公里,全市272个行政村和57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畅,在全区率先实现“双百”目标,农村公路深度联网、通达四方,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交通先导作用显著增强。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

  “天路”让出行更加高效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道路运输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契机。由1951年成立的汽车运输队发展到运输公司,汽车总量不断增加,运输进藏物资能力不断提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道路运输领域不断拓展,新兴行业从无到有,原有行业由小到大,各类道路运输企业遍地开花。

  1962年,拉萨成立公交总公司,开辟运营线路20条,线路总长219公里。如今,拉萨市拥有出租车企业2家,出租车1670辆;城市公交企业1家,公交车辆522辆;旅游运输企业4家,旅游车2899辆;班线企业3家,班线车辆578辆;农村客运企业6家,农村客运车辆53辆;市内客运站4家。大型货运企业20家,其中大型普货企业7家,危货企业7家,普货兼危货企业6家;危货车辆876辆(含挂车),普货车辆28977辆(含挂车)。汽车租赁企业15家,租赁车862辆;物流运输企业77家。维修企业847家,其中一类58家、二类90家、三类699家,综合性能检测站4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8家。

  据统计,2017年1—12月,拉萨市累计完成出租客运量7731万人次,公交客运量8078.6万人次。完成公路客运量(非市区客运)362万人次,同比上升12.07%;客运周转量131149万人公里,同比上升12.01%;完成公路货运量890万吨,同比上升12.20%;货运周转量427692万吨,同比上升12.10%。

  除了公路运输外,飞机、火车运输也成为拉萨运输新常态。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运营,这无疑是拉萨更是西藏交通运输业历史性的跨越。

  市民董先生是标准的“藏二代”,由于工作原因,他与妻子长年分隔青、藏两地。火车未开通前,每次探望妻子都要乘坐大巴车,车内人多、道路颠簸、堵车,成为董先生最难忘的记忆,难得的休息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路上。通了火车后,不仅缩短了董先生回家的时间,妻子也能常来探望他了。

  青藏铁路通车,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也为拉萨市民远行、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今,拉日铁路通车运营,拉林铁路正在建设中,一根根铁轨也密切了拉萨市与其他兄弟地(市)间的来往交流。

  新业态蓬勃发展

  绿色出行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40年来,道路在不断延伸,市民出行可选择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两个轮子”的风光逐渐被“四个轮子”取代,道路虽然变得热闹起来,但拥堵却成为城市“成长的烦恼”。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更为绿色环保的自行车开始回归。2013年11月27日,拉萨市15个自行车租赁点投入运营,共投放公共自行车240辆。2016年新建自行车租赁点两个,共投放公共自行车24辆。截至目前,拉萨市共有17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518个车桩、264辆公共自行车,共办理自行车租车卡2520张,总骑行次数33136次。

  2017年5月,拉萨市引进共享单车公司入驻拉萨,一时间,街头巷尾都能看见黄色、红色的共享单车的身影,成为拉萨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截至目前,ofo、摩拜两家公司在拉萨市主城区及堆龙德庆区共计投入6800余辆共享单车,拉萨市日均使用1.14万人次,总里程236万千米,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70余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拉萨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升级改造现有车辆能源装置,并陆续投放新能源车辆,逐步淘汰污染高、耗能高等老旧车辆。

  对柴油公交车进行“油改气”、新增新能源气电混合公交车、纯电动出租汽车示范运营……绿色出行早已成为共识,保护环境的理念,也早已深植在每一位拉萨市民心中。

  建设“四好”农村路

  铺就乡村振兴道

  当雄县省道S206至纳木湖乡达布村公路工程项目全长23.487公里,项目起点位于纳木湖乡达布村村委会门口,终点止于省道S206。

  山路弯弯、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在山坳间转了几转,消失在纳木湖达布村的大山深处。

  往来路上的村民体会最深,达布村公路这条用了十几年的砂石路,在2017年彻底变了样,不再是晴天荡土扬灰、雨天泥泞难行,而是成为串起当雄县纳木湖乡各个村落的致富路、幸福路。

  由于受经济、地域等因素制约,截至2016年,拉萨市尚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广大农牧民乘车难、出行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2016年8月,拉萨市第一条农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结束了农牧民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历史。自农村客运班线开通以来,有效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等问题。农村客运大运量、低票价、易乘坐的诸多优点已经得到各县(区)沿线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8年以来,拉萨市新开辟农村客运班线24条、投入农村客运车辆30辆,新增通客车行政村107个。截至目前,各县(区)累计投入2900余万元发展农村客运,累计开通班线线路47条,投入车辆53辆,日均运输旅客1300余人次,全市所有乡镇客车通达率92%,行政村客车通达率82.5%,其中曲水、林周、城关区、堆龙区已经提前实现行政村通达率100%,保障了农牧民“行有所乘”的基本出行需求,极大方便了当地农牧民出行和就业,成为各县(区)一项民生服务亮点工程,对于助力“乡村振兴”“交通强国”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交通之于社会发展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四十载栉风沐雨,互联纵横的一条条公路、铁路化作活力四射的“琴弦”,奏响了激昂高亢、气壮山河的交通发展进行曲,奏响了拉萨人心中改革开放的交通“最强音”。

  新时代新作为,在“交通强国”发展方向的引领下,拉萨人民砥砺奋进,在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用自己的行动全力打造拉萨交通大动脉,凝心聚力推进交通运输强国建设,继续谱写交通大发展的崭新乐章!